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习总书记对青年学生寄予了殷切的希望,要求全党要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学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积极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着力提升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为他们讲好“中国故事”,将来成长为具有民族魂、中国心和国际理解能力的人才搭建平台。
签订友好学校协议
11月12日,学校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茉莉塔山谷学区、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艾尔德尔?斯泰茨维尔学区签订了友好学校协议,双方互为海外分校。

▲365bet手机客户端校长李立峰在友好学校签约仪式上致辞


▲365bet手机客户端友好校签约仪式现场
▲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茉莉塔山谷学区签订合作意向书
▲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艾尔德尔?斯泰茨维尔学区签订合作意向书
举行授牌仪式
12月9日上午,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学楼报告厅举行了文化寻力项目内蒙古农业大学研发中心和内蒙古农大附中基地学校授牌仪式。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文化寻力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TBI国际教育集团副总裁王学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芒来、宣传部长王忠东,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副局长余泽强、民族教育科科长浩日洼,赛罕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志强,包头市青少年发展中心主任张雪峰等领导出席授牌仪式。呼和浩特市十余所中学校长和365bet手机客户端400余名学生及家长参加了授牌仪式,人民网、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内蒙古日报-旅游报、正北方网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
▲授牌仪式现场
▲媒体报道
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芒来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内蒙古农业大学作为国家首批32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一贯重视发挥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功能,多年来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培育了肥沃的文化土壤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塔林夫(草原之子)”和“蒙古马”等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精神,涌现出了集中体现“舍己救人、不怕牺牲”精神的郝龙彪英雄集体;集中体现“自强不息、感恩社会”精神的李莹、集中体现“手足情深、不离不弃”精神的背学兄弟庄宏泉、庄汇泉;集中体现“孝老爱亲、乐观积极”精神的杜威等一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秀践行者。内蒙古农业大学成为文化寻力研发中心正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蒙元文化研究成果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希望通过双方共同努力,收获更好更多的文化研究成果,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智力支持,形成新时代高校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典范,在服务内蒙古农业大学“文明校园”建设的同时,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做出贡献。农大附中要以成为文化寻力项目基地学校为契机,与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为孩子们获得更多的自信、拥有长远的眼光、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拥有更加广阔的未来贡献力量!

▲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芒来在授牌仪式上致辞
李立峰校长在致辞中表示:365bet手机客户端成为文化寻力基地学校可以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使同学们接受更好、更有质量的教育,将来成长为适应新时代建设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学校与海外学校签订友好学校协议、成为文化寻力基地学校等举措符合未来社会协同、共享的基本理念,能够共享文化寻力品牌、文化寻力在线学习平台资源和专家资源、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传统文化课程等,使学生们有机会作为文化使者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美国展现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理解、具备核心素养、通晓中华文化的中国青少年的形象,充分体验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成为具有民族魂、中国心和国际理解能力的人才。
▲365bet手机客户端校长李立峰在授牌仪式上致辞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在致辞中指出,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根基于一地区、一民族、一国家文化之上的跨文化理解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必须经由专业、深刻、常态的以各自文化为底蕴的研究、交流来实现。文化寻力项目就是希望让所有参与者在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中寻找到文化的力量,从而实现个体、国家、民族的美好未来。
▲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在授牌仪式上致辞
文化寻力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TBI国际教育集团副总裁王学文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合作,是强强联合,将为蒙古族文化的国际传播搭建桥梁。文化寻力项目,以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与高校建立文化寻力研发中心,与国内顶尖中学建立文化寻力基地学校,与文化体验机构建立文化寻力体验中心,搭建了一个具备国际化、互联网+特点的中国文化学习、研究、体验和交流的工作网络。
▲文化寻力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TBI国际教育集团副总裁王学文在授牌仪式中致辞
授牌仪式现场播放了“文化寻力项目介绍宣传片”、“蒙古族工艺美术研究所宣传片”和“365bet手机客户端宣传片”。李松主任和王学文副总裁分别为文化寻力内蒙古农业大学研发中心和文化寻力内蒙古农大附中基地学校授牌,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文化寻力研发中心和基地学校正式挂牌成立。

▲文化寻力内蒙古农业大学研发中心授牌(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蒙古族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毕力格巴图)
▲文化寻力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TBI国际教育集团副总裁王学文(左)为我校授牌

▲文化寻力项目授牌仪式合影
传统文化进校园节目展示
授牌仪式上,我校学生表演了蒙古族顶碗舞、葫芦丝和古筝齐奏等校园传统文化特色节目。
▲授牌仪式上,我校学生表演了蒙古族顶碗舞、葫芦丝齐奏、古筝合奏等校园传统文化特色节目。
文化讲座?
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李松主任做了以《传统节日与相处之道》为题的文化讲座。
▲李松主任做了《传统节日与相处之道》的文化讲座
学生传统文化作品展览
授牌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文化寻力内蒙古——非遗进校园》研培成果展和365bet手机客户端学生传统文化作品展。

▲蒙古族工艺美术研究所教授郑宏奎为我校师生讲解剪纸艺术
▲内蒙古农业大学副教授郭继业代表文化寻力内蒙古农业大学研发中心接受内蒙古电视台采访

▲我校学生代表文化寻力365bet手机客户端接受内蒙古电视台采访
举行“文化寻力—内蒙古”圆桌会议
参会领导和来宾在材料科学与艺术设计学院会议室召开了“文化寻力—内蒙古”圆桌会议,针对研发中心和基地学校未来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蒙古族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毕力格巴图在圆桌会议上发言

▲我校副校长刘俊(中)在圆桌会议上发言

▲我校副校长于涛(右)在圆桌会议上发言
2018文化寻力项目文化使者招募宣讲会
12月9日下午,在附属中学召开了“2018文化寻力项目文化使者招募宣讲会”,文化寻力项目(北京)办公室负责人张文君做了宣讲报告,附属中学六、七年级全体学生和家长聆听了宣讲报告。

▲我校副校长刘俊在文化寻力农大附中基地学校文化使者招募宣讲会上发言

▲文化寻力项目(北京)办公室负责人张文君为我校师生家长做了宣讲报告
文化寻力项目是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与TBI国际教育机构共同发起,并成立文化寻力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致力于连接中外学校和社会,打造跨越国界没有围墙、面向未来的新型全球学校,通过学习、体验、共处,培养传承中国文化具备超强国际理解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以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以中外青少年的文化研习、互访交流、传播传承为主要方式,从多元文化中寻找和平之力、发展之力、创新之力和未来之力。项目内容包括:一是在国内外顶尖学校建立“文化寻力项目基地学校”;二是建设“文化寻力-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线学习传播平台”(2016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文化创新工程);三是组建“文化寻力研究院”,设立“文化寻力研发中心”,收集整理文化资源,编纂开发文化寻力课程;四是建设和认证“文化寻力体验中心”。
截至目前,该项目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加州、华盛顿州、新墨西哥州与10个地方政府和学区(教育局)独家合作,共建了学区型国际教育基地,学生可以真正体验“微留学”生活:体验住美国家庭、结影子伙伴、进美国课堂、学特色课程等。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美国的社会文化,零距离体验美国学校生活,扩大视野、增长见识。该项目目前在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学校建立了“文化寻力研发中心”;在北京、广东、山东、江苏等15个省区,与北京第十二中学、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青岛二中、华南师大附中、华中师大一附中和我校等多所著名中学建立了文化寻力项目基地学校。
文化寻力内蒙古农业大学研发中心蒙古族工艺美术研究所宣传片:https://v.qq.com/x/page/k0518gp6p4t.html
文化寻力内蒙古农大附中基地学校宣传片:https://v.qq.com/x/page/n0518gclgl6.html

▲文化寻力项目

▲文化寻力项目——文化课堂一角
观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训班实践课
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文化寻力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TBI国际教育集团副总裁王学文等来宾观摩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蒙古族金银铜器制作技艺培训班》实践课。

▲与会领导观摩《文化寻力内蒙古——非遗进校园》研培成果,与传承人现场交流


▲与会领导观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金银铜器制作》

▲研培计划学员(蒙古族金银铜器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实践现场
▲365bet手机客户端学生与非遗传承人学习哈尼卡制作技艺
今后,文化寻力研发中心将与农大附中在选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学生现场教学、开展师资培训和开发传统文化课程等方面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