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2016年6月教育部与国务院相继下发关于《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全国各省纷纷积极推出有关于自身特色的新型中小学信息化教育。
在“乐学会学,健康发展”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我校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内涵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方针,为践行“高效课堂”,提高信息化教育,使学生思维和编程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我校于2017年9月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新增了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
该课程分为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面向低年级同学开设的实物编程,让孩子们不用电脑也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引入2017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得主“小乐”机器人,使用全球首款“实物化”积木进行编程教育,为保护孩子眼睛,不让孩子过早接触电脑屏幕,也能体验编程带来的乐趣。孩子们在课堂上不仅可以近距离接触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结构、传感器的工作过程、马达等元器件的工作原理,更能用程序和机器人对话,让机器人帮助自己实现梦想。



第二个模块为高年级开设,使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研发的scratch软件进行电脑编程,从指令设置到游戏制作,从机器人结构搭建到上位机自动控制,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人工智能的魅力,也能更好的适应未来世界。
在青少年人工智能编程课上孩子们不仅能感受、分析、学习事物运作的原理;也能利用实物化程序模块组合、调试,解决问题;更能让孩子们团结协作,搭建机械结构,运行程序,实现功能,完成实际任务。在整个课程过程中,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什么是编程?
引用Mitchel Resnick教授(Scratch的创造者)的一段文字来说明一下什么是编程及为什么学习编程:
编程就是写作!写作对孩子们来说重要吗?毕竟只有极少数孩子会从事,记者、作家等以文为生的职业。既然如此,为何每个人都得学习写作呢?这种问题确实很蠢,因为,在生活中,我们根本离不开写作,写生日祝福需要写作,写购物清单需要写作,写日记也需要写作。写作不仅仅是书写文字,更是一种思考方式。人们在写作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组织语言”、“如何提炼文字”以及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编程是一门工具。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数学知识”与“计算知识“,而且还获得了其他方面的能力,例如:“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设计方案”、“如何进行沟通”等。这些技能,并不仅仅适用于程序员,它对所有人都有所帮助。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能学到的不仅仅是“编程”。学习编程更是为了能够利用编程来学习。